几个信号告诉你,你的敏捷可能做不好
内容列表
写在前面
敏捷这东西,是一个说起来容易,做好很难的经验型实践学科,加之敏捷起效果也不是分分钟的事情,难免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观察。如果你问别人敏捷做的怎么样,一般会有人告诉你很好。但是当你问怎么个好的时候,又不能说出个子丑寅卯。在这里我虽然不能告诉你什么叫做得好,但是我可以罗列出(自认为的)几个“敏捷基本做不好”的信号。
本文内容相对主观,不太客观,欢迎拍砖。所有内容对事不对人,请勿对号入座。以下内容根据我的个人经验排序。
不懂项目管理
你没有看错,我把不懂项目管理放在了第一位。
虽说这些年各种弱化项目管理、强化产品管理的势头出现,但在实际工作中,完全无视项目管理三种约束的产品开发(姑且这么叫)还真的没怎么见过。如何在开发过程中应对这些约束,可以认为落到了项目管理的可以解决的问题域。
除此之外,只要你在推进产品开发,你总是免不了与干系人、风险管理、资源配置、沟通管理、采购管理(好吧,这个可选)打交道,如何处理这些知识领域的事儿,不懂项目管理的敏捷从业者,真的能搞定?如果搞不定,你跑的敏捷,很可能就是一个空架子。
毕竟,敏捷是一门实践科学,搞定事情最重要。项目管理,很可能是帮助你搞定事情所不可或缺的部分。
此处夹带私货:PMP 真的不是瀑布项目管理、PMP 真的不是瀑布项目管理、PMP 真的不是瀑布项目管理!如果可以,哪怕不考试我也建议大家去把 PMBOK 认真看看,有百益而无一害。
只知 Scrum 而不知其他
不可否认,各大机构在 Scrum 推广上功不可没,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为敏捷提供了人才。但是在种种原因之下,部分从业者将敏捷与 Scrum 之间画上了等号,而对其他敏捷相关的内容毫不知情,也不知灵活变通。
遇到任何事情,无论是否合适,上去就用 Scrum 套,这种本身就是一种掉书袋的表现。更何况敏捷这种偏实践的学科,本就没有万应灵药。当你手上只有 Scrum 这一味药的时候,又怎能确保你开出的药方能够药到病除?或者是药到命除?
认为敏捷和 DevOps 是两件事
针对这两个事物,DevOps之父Patrick Debois和敏捷宣言联合作者Arie van Bennekum在 2021.11.10 的DevOpsDays大咖说直播间就已经表达过“两者是同一件事情”。但为何还有人认为这两者有高低贵贱之分呢?
从我的角度来看,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:
- 对敏捷本身理解不到位。敏捷真正的宪法是宣言,宣言只提供了价值观而没有类似于框架、落地方案之类的东西,导致大家对敏捷的具体认知,就会被 Scrum 之类框架所影响,认为敏捷的范畴就局限于开发部分(这条可以认为是“只知 Scrum 而不知其他”的延续);
- DevOps 真的太具象化了,加之 DevOps 又非常偏向Pipeline、自动化工具的使用,而忽略了 DevOps 背后的思想,从而导致对 DevOps 的认知就局限于“工具”、“实操”层面;
- 考证型理论派选手,无法“知行合一”,也无法从底层对这两者产生正确的认知,知识单纯局限在考试纲要的内容,结果自然不言而喻。
如果上述任何一个原因属实,敏捷做的能好到哪里去?
不读书或者从来没有阅读过敏捷经典书籍
这点我在上一篇文章中做过说明,这里再稍稍补充一下。
敏捷圈的知识更新没有那么频繁,很多二十年前的知识现在还能使用,所以经典书籍并不存在过时的情况。而一些新的书籍,不少都只是在经典的基础上,做了修补和增订,并不存在完全推翻的情况。
因此如果你从来没有阅读过敏捷经典书籍,很有可能会出现你对敏捷的理解在一开始就有偏差,纵然最后你积累了足够多的实战经验,很可能偏差的会更大,而形成China Garden敏捷。
至于不读书的人就不说了。他们能混到敏捷教练,在座各位都有责任🙄
不重视工程实践
注意:本条仅适用于 IT 团队。
请注意,我并不认同“没有工程实践就不是敏捷”,我只能说只要你做敏捷,你终究会在某个点上要去处理团队工程实践问题,或早或晚。
根据约束理论,敏捷落地或者转型过程中,你要将注意力放在最大的约束上,而很多团队在早期,他们的约束都是在流程、工具、需求、沟通方式等方面,不会在一开始就落到了工程实践不足上(工程师心声:那可不,哪有这种好事!),所以很多时候导入 Scrum 或者其他框架的时候,在一开始能产生奇效。但这种层面的改善不可能永远进行下去,你终究需要工程实践来弥补研发侧的各种问题。如果此时你对工程实践束手无策,或者置若罔闻,那么团队的敏捷之旅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到头了。
PS:即使不做,很多团队也可以优化到一个不错的水平,这里看取舍就好。
可以指点江山,不能亲操井臼
中国有句老话叫“大处着眼、小处着手”。这对敏捷来说也是如此——你需要从全局的角度看待敏捷导入的目的、预期效果、实施步骤,也就是站在所谓的战略层面做规划,同时也需要能将之落到实处,有能力在团队层面、部门层面进行全方位辅导,也就是所谓的躬身入局。只有这样你才能更好的获得一手信息,从而对你的战略层面进行及时的修正(没想到吧,适应性在此也能用得上😋),进而达到敏捷效果最大化。
古人说过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。战略难么?真的不难,你去京东搜索一下“战略”,你会发现讲战略的书如过江之鲗,买一本都能告诉你各种方法论、思考点。但那些毕竟都是书上来的知识,实际中真的可用?打问号。而有趣的点也就在这里,不知是不是因为很多人穷其一生都没有机会实现战略落地,所以“讲战略”好像也就变成了一个很高端的事情,而且成本很低——毕竟你说的也不可能被采纳,还能在挥斥方遒间提升 B 格,大家听也高兴。好像是双赢,嗯,谈战略的赢了两次,都赢麻了。
但一个没有能力躬身入局者提供的战略,你真的敢用?
缺少英文阅读能力
私心认为这点可以排名再高一点,但奈何前面几个的权重太高。
迄今为止,英文依然是这世界上信息量最多的语种,而敏捷的很多内容还是会以英文第一时间发表出来,如果没有一定的英文阅读能力,你将失去第一时间获得信息的机会,也会落入只能从“二手知识中学习”的窘境,这对任何敏捷从业者来说,都是一种较大的打击。
你的看法
上述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,加之主观因素较多,所以难免有失偏颇。如果您有其他想法,欢迎留言告诉我哦~谢谢~